欢迎访问IWF 2026上海国际健身展官网! 2026年3月13-15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English

首页 / 媒体 /

展会新闻

协会力量:借平台为企业和市民双向赋能


疫情过后的中国经济,各行各业举步维艰。

相较于之前,今年的健身行业越发艰难,除了人群密集、场所封闭所导致的复工难,还有随之而来的各种企业现金流问题。

近期,IWF国际健身展专访了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秘书长孙崇。

微信图片_20200523092505.jpg

  • 采访:陈赛君/苏苗守

  • 拍摄:杨炎韵

  • 剪辑/撰文:Ching

虽然刚上任不久,但说到对协会未来工作的规划,深耕健身行业17年的孙秘书长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。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区别于其他群体组织,是综合性的平台,其核心本质是服务,应该面向更多的企业与百姓。行业协会应该深切触达企业与百姓的需求,把平台化信息和便民惠企服务做好,以互联网化、企业化思维看发展,打造上海健身行业孵化基地。


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秘书长孙崇

◆协会未来工作规划

除了延续之前的互保和赛事工作外,协会未来互联网矩阵的打造主要分为三个板块,一是实时发布最新的行业新闻动态,收集整理多渠道行业新闻,做好企业、市民的信息获取窗口;二是建立教练员和星级场馆的服务标准,规范且公示教练、场馆信息,给广大市民提供有公信力的评判标准;三是即将上线的市民服务,包括日常推送各企业单位健身知识,周期性的公益派送和帮助市民实际解决问题的市民投诉直通车。协会应该成为企业和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,既帮助市民获取信息、甄别信息、解决问题;也要协助企业品牌曝光、引流客源、指导提升。


未来协会将成立特殊调解中心,专人专岗实事求是帮市民和企业解决问题,如市民在线下场馆发生纠纷,可扫描场馆张贴二维码,一键提交问题至协会,免去了多端口对接难的问题,直接提升解决问题的时效性。同时协会还将搭建健身行业的商城平台,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售卖,而是健身房门店、二手健身器械的转让,培训课程、展会票证的转让。既服务于会员单位和企业,提供信息展示平台,也面向市民大众,让百姓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所想、所需。


◆协会未来发展方向

秘书长希望协会作为一个权威的官方渠道,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对所有单位和企业一视同仁,实事求是,以实际数据呈现给大众,树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和规则。困难当前,协会一方面积极接触政府、银行,努力解决会员单位资金链的问题,另一方面也要站出来成为企业背后的助力与力量,支撑大家一起前行。

对于如何帮助企业提升,孙秘书长也有许多想法。协会不单单只是收取会费或是举办赛事的职能,更应该让企业有所收获,比如协会提供的培训,要保证讲师确有一线实际经验和能力,不是纸上谈兵,既要培训企业包括器械、售卖、后期服务等多方面的能力,又能为门店客户解决实际纠纷与难题。一站式解决问题,让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时,协会也要走出去,深入企业,因地制宜,针对不同的企业情况提出建议和指导方向。协会和企业应该相互抱团,共同促进。


◆疫情后的行业趋势

中国商业健身发展,20年为一个周期,疫情只是加速了发展周期的变化。所谓的报复性增长其实不然,综合疫情后的薪资、消费水平考虑,健身消费还是会趋于理性,可能在这期间全民健身的意识有所提升,但带来的改变也只是潜移默化,并非一蹴而就。
目前家用健身确有增长,比如疫情期间大火的任天堂“健身环大冒险”,但这也给线下的健身门店带来了危机感,服务成为留住顾客的关键。

复工不等同于复市。于健身行业而言,春季本应是获客的黄金时期,但因受疫情影响,线下门店纷纷暂停营业,获客和营收都遭受了不小的冲击。协会近期的工作重心也是帮助会员单位把握好近三个月的时间节点,以福利卡券的形式引流客户至线下门店,再通过服务转化客户留存,协会也会针对企业服务提供相应的指导培训。

疫情常态化也是各行各业都要面临的问题,复工和防疫双线并行,线下门店运营的成本也随之提升,比如测温、室内消毒、新风系统等。同时协会也会对线下门店的装修设计和细节规划提出指导意见,制定相应的标准并在政府相关部门备案。


◆如何看待线上线下

线上健身的目的主要在于平台流量和维护用户粘性,是疫情期间品牌营销、持续服务的特殊手段,但健身终究是一种需要场景化环境刺激的行为。

未来线下健身房的运营也会更趋向于互联网化,健身最后还是回归自律。


采访最后,秘书长表示自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健身发烧友,虽然也常运动,但作为旁观者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。坚持健身有很多原因,不同的人出发点也不同,我们要去寻找意识转化成行动的契机,让潜在健身人群踏出第一步。


*以上内容仅为被采访者观点,不代表IWF上海国际健身展立场。




联系我们

邮箱:IWFChina@donnor.com

电话:021-66102038


135
310
微信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