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顾丨「健身产业互联网投资风向」圆桌沙龙
“健身产业互联网投资风向”圆桌沙龙
1月13日,“健所未见——2021健身产业互联网赋能峰会”成功举办,其中圆桌沙龙环节邀请彬复资本合伙人刘冉、曜为资本副总裁陈晗欣Cathy、财中金控总经理王敏逸,共同探讨健身产业互联网投资风向。本次沙龙由Gymsquare精练创始人唐欢Chris主持。
(以下为IWF国际健身展根据现场直播视频整理记录)
回顾2020这一年的健身投融资市场,健身/瑜伽领域今年在国内、外都是最受资本青睐的赛道。
谈到资本化,首先发出的疑问就是整个资本对健身行业带来了多大的帮助?健身行业真的需要资本吗?
行业需要更多的钱和人进来,资本助力的同时,也会带来更多人才,可以说是一件利好之事,也说明行业正在成长。
回顾2020年,行业有很多亮点所在,比如Keep融资瞩目,Peloton收购Precor必确等等。
Chris:2020年的疫情,提高了健身产业中互联网的价值,各位如何看待健身产业互联网中的需求和机会?
彬复资本合伙人刘冉:资本注入对于推动整个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有长远帮助。
以整个体育产业来说,特别是近几年资本的关注不是太高反而是太低,不利于行业升级。但是健身行业在体育产业中是关注度最高的细分板块,有引领示范作用。
体育大多是线下,互联网红利倾向于线上业态,体育商业价值有限。2020年5G元年,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,基于线下数字化契机,线下交互。
家庭健身场景数字化,能够率先得到资本注入,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,数字化沿产业链延伸。另一方面,特别是在2020大背景下,国潮迎来春天,消费品火爆,以Keep为例,线下智能单品是其拿到融资的一个原因;FITURE魔镜的融资也说明越来越多资本关注国产品牌。
资本敏锐,预示行业发展方向;我觉得目前来说,体育产业资本的融入不是太多反而是太少。
Gymsquare唐欢Chris总结:整个供给侧,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可以通过健身服务传递到各种端口,家庭端、工作室等;从需求侧,大家对于国内本土品牌更加认可。所谓的双向需求趋势,在未来五年都有巨大机会。
Chris:在座各位偏实体经营,在整个疫情之下,健身房大量做线上课程,研发自己的APP;2021年可能在线上会做些改变,和产业互联网渠道结合,实体健身房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去消化自己的产业?
曜为资本副总裁陈晗欣Cathy:体育健身是一个慢生意,尤其是体育赛事,大众的体育习惯一定是慢慢去养成的。即使是欧美国家也是经历了生活习惯的变迁才到现在很高的渗透率。
我觉得中国健身正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,速度非常快,快于我们的想象。
根据市场反馈,健身首先是基于线下体验,才会有持续的动力看到自己的变化,不断激发进店需求。Keep做的就是把这样一件事情做得大众化,门槛拉得更低;超猩是让线下健身更娱乐化、普及化,用一个较低的价格就可以去一个不错的健身工作室出汗、社交,这都是在把运动健身这件事从小众精英做到大众,下一步可能就是和产业互联网做结合。
目前健身的人群是年龄段相对偏年轻的人群,很多的时间已经分配到移动端。如何将他们的时间转化到健身和主动运动上去,这需要持续地内容输出。
从这一点来说,健身和教育行业有很多相似之处,从线下到线上,现在发展到各种形式,互动、AI、直播等,健身虽没有教育那么刚需,但也是一个拥有特定支配人群的行业。
目前有很多公司在尝试捕捉这部分人细分需求,包括健身之外的衣食住行需求,比如饮食指导、作息、营养补剂等,都是我们关注的领域。例如我观察到的超猩的核心用户来说,还有很多未满足的生活需求,怎么样通过与产业互联网结合,给用户合适的指导,这是健身品牌释放价值的空间。
Chris:提到运动人群的价值挖掘,近些年大健身消费靡,消费人群不限于健身房。如元气森林、奶昔、蛋白棒等,并不限于健身人群,并且很快拿到融资。
虽然这些领域都不是在座从事健身房涉及的领域,但和健身都是息息相关的。用户人群中的用户价值,不仅是支付课时费、私教费,更多是延伸到练之外的吃、穿、用,甚至视频等。
Chris:安踏、斐乐今年集中爆发性增长,对于运动健身消费,王总您如何看?
财中金控总经理王敏逸:在做投资之前,从事实业品牌营销,对做品牌这方面比较了解。
2020年是品牌爆发年,早期“中国品牌计划”一直是国家的整体战略,中国的品牌从效仿、抄袭,到 2020年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正在本土化,也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思考:如何去做品牌?
说到品牌,先讲产业。中国大多企业都在经营产品,有了产品后发现“人货场”需要有更多的企业,产品+服务应运而生;再到后来企业举步维艰,发现需要承担、思考、带领团队;再到企业高度之上,站在行业角度看问题。
Keep的发展壮大是一个必然,它受到消费者、行业、企业主、投资人认可,一定会被资本市场投资。
未来投资更看重数据、赛道、企业竞争力等,协会主办+引领,通过协会把产业势能规模化、标准化,有更多人参与响应协会,助推产业发展是比较重要的。另外就是与政府合作。
健身板块是大健康赛道的一个细分产业,很多时候觉得资本没有关注,其实并不是,是资本没有找到好的企业,能够对接资本市场。这也引发了思考,我们做这么久的健身,到底是做一个赚钱的生意还是值钱的生意。
在资本市场看来,可以标准化的企业往往是好企业,麦当劳、肯德基不一定好吃,但可以做标准化。讲到品牌一定会提到耐克、阿迪达斯,市场竞争也推进了时代的步伐。
2021年,我相信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智慧健身与产业的融合,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,也是机遇。针对健身板块,原有的健身房模式可能会发生新的裂变和改变,因为最早健身房是充值形式,为了迎合企业变成按次消费,接着企业发展好了再按时付费。
抖音也是一个良好的渠道,在加强内容创作的同时,响应国家号召,助推新的KOL,以正言正行正能量来助推。当人们关注娱乐新闻越来越少,更多的是文化、科技的提升,这些都是大家可以思考和融合的。多元跨界的思路和理念才能真正帮助产业进行更好的融合。
Chris:2021年,大健康趋势增长,各位如何看今年的投资方向,有无感兴趣的一些细分赛道?
彬复资本合伙人刘冉:体育产业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,传统业态越来越成熟,体育品牌的数字化速度增快。原来很多互联网品牌营销电商人才溢出到体育商品中。
蛋白棒、运动器械、智能单品等,从2019年开始,传统品牌、年轻品牌中,具有品牌活力的企业,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加强。
另外是针对产业链的数字化延伸的业态,商业模式和技术类公司我们也会重点关注。
2021值得期待,从产业角度来说,重大体育赛事举办,国家对大众体育的支持力度加大,对于体育消费土壤的培育具有长远意义。
曜为资本副总裁陈晗欣Cathy:会比较关注能够持续性提供优质健身内容的平台、产品。
健身的核心是内容,硬件是健身的门槛,国内的供应链也很完备,但持续内容的输出,稳定的内容迭代才是留住用户的关键。
在相对小众专业领域内的器械,器械的激活率使用率是远远高于大众器械的,这部分有自身的自驱力。怎么把用户的习惯性转化到产品上去,是大家亟待突破的瓶颈。
另外运动消费品也会比较关注,消费品牌会存在营销与追逐新鲜而去体验的现象,未必能让人持续复购。会比较关注产业链上游,因为供应链比较集中和大的产业,盈利性也会比较好,可能有产业内的一部分核心的竞争力在。
Chris:大家如何看待中国家用健身的机会?
财中金控总经理王敏逸:家庭健身是个开放性的话题。因为家庭健身应该和健身房有机结合,才能把健身房延续住。
家庭健身实际上是解决“健身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,大家都在抢占“健身最后一公里”,在这个市场板块里,怎么渗透到家庭,打进家庭,以健康、市场、服务为需求导向,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。
未来,有一个新词:称之为OSO,也就是线上线下不仅是联动式平台,更是体验式场景。
2021年,大健康是最有机会的赛道之一。我们为什么会响应协会的号召,一是支持,也是博得新的可能性和机会。
KOL的呈现也是市场效应,抖音为行业发声,响应健身浪潮,对2020年来说是新的展望,也是新的洗礼。